收藏隨筆
官窯說
文/崔世榮

南宋官窯遺址
四十年前,單位安排我去開封出公差,為一企業討債。
對于去開封我還是很樂意的,因為那時候出差少,沒有條件旅游,公費出差,權當旅游,這自然是開心不過的事。
在我意識里,只知道開封是汴州,是古都,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的那里的景色,此外那里是宋官窯的發源地。
那時候去開封,坐的是長途汽車。近二十小時的行程,路很爛,車也很破,沒有高速,所謂國道,也就是砂石路和瀝青路混合道,路途漫長而辛苦。一路汽車不斷顛簸和震動,灰塵從窗外飛揚進來,彌漫在空氣中。
這種粗獷的行程雖然令人頗感疲憊,但內心卻依然期待著開封這座古都的美麗和繁榮。然而,到了開封并沒有感受到清明上河圖的繁榮,也沒有尋到官窯遺址,就連來的目標也沒有完全達成。
那時候,騙子滿天飛,貨物到手不付錢,好在工商局同行很給力,幫我們要到一部分抵債物資,也算交了差。
債權人派了車把貨拉回去,開到商丘,車又壞了,沒辦法又租了大車,只好連貨帶車一起運回去,同行的人員坐小車,大車上裝小車, 那時感覺也沒有人貨混裝的禁忌,一路到家,沒人查問。
后來,在商丘又碰到地痞尋釁滋事,把同行的同事揍了一頓。
所以,有很長一段時間,我對河南的印象一直不好。
直到二十年后,我再去開封,發現城市大變樣,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。現在按照清明上河圖做了一個現代版的景區,走進景區,或多或少能尋找到一點點北宋的痕跡。當然,從開封古城中還是能窺見一二的,如今開封確實也生機勃勃,記憶中的畫面已無蹤影。
開封是宋官窯的出生地,北宋是中國瓷器發展最繁榮時期,以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最為有名,古有見到官瓷面,江山做一半之說,文人雅士,權臣貴冑也難見官瓷一面。當時的官窯瓷器珍貴程度可想而知。



筆者收藏的北宋官窯葵口洗
但可惜的是,至今還沒有找到宋官窯的遺址。對于宋官窯遺址,爭議很多。
收藏界與陶瓷鑒定界歷來有“官汝不分”之說。很多人都聽說過宋代的汝窯,據記載汝窯的天青色釉,以名貴瑪瑙粉入釉,其色澤青翠華滋,釉汁肥潤瑩亮,有如堆脂,視如碧玉,扣聲如馨,質感甚佳,有“似玉非玉而勝似玉”之說,古來多少佳句皆難訴盡汝窯“云破天青”之美。
在河南寶豐清涼寺出土了一個汝窯遺址,北宋汝窯有著“青瓷之首,汝窯為魁”的美譽,位列北宋“五大名窯”(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)之首。社會上除了有官汝不分,還有哥汝不分和汝釣不分之說。分與不分,誰對誰錯,我搞不分清,專家說了算,歷史再驗證。
汝窯承前,官窯啟后。盡管汝窯燒制的青瓷聞名遐邇,卻似乎沒有抓住“文藝皇帝”宋徽宗的喜好,他曾公然“棄汝興官”打造了第一個屬于皇家的官窯!他按照自己的設計、親自指揮燒制。
宋官窯是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“國有”窯口,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。我收藏一個北宋官窯葵口洗,一個宋代的洗子,有人說南宋官窯,但從其特征上看個人認為是北宋官窯,大官釉,或者百及碎,可惜有點殘了。

